我问:什么东西更绿了?你读读这句话!
孩子指着句子,读:田里的禾苗,因为有了阳光,更绿了!
我又问:那什么更绿了?
孩子看着我:小草??
我?:你再读读这句话,就这句!
孩子又指着卷子读:田里的禾苗,因为有了阳光,更绿了!
我又问:什么更绿了?
孩子看着我,无辜地说:田里?
我看着他,一时说不出话来?
试卷的下一题是:( )更高了。我已经无力教他,可是定睛一看,孩子已经完成了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?
这是一年级最基本的提取信息能力的检测。答案在文中提取,并且是直接提取!为什么前一个怎么也找不到,后一个却轻而易举?
仔细询问:“你知道禾苗吗?”
他一愣,看着我,然后很痛苦地蹙着眉头,在脑子里检索着!
这就好理解了,后一个信息是“小树”,他可以很轻松地找到,那是因为小树是他生活里的事物,而“禾苗”,离他有点远!
由此想到几天前看到的怪现象:一家三口在溪畔玩耍,孩子五六岁,骑着4轮自行车打圈。妈妈在草地上坐着,看手机?。爸爸在石头上坐着,电视剧里机关枪?的声音咔咔咔咔!这就是陪伴?
每天去食堂吃饭,我们都会停下来,李子开花的时候告诉他们这是李子花,李子结果了告诉他们这是李子!橘树开花是白的!樱桃好吃口难开――鸟儿早早吃完了它!紫荆花谢了会结小小的豆荚……
有很多时候,孩子的理解能力是建立在认知能力的基础上,所以孩子不认识百合,怎么说出“百合白白的,香香的”?没有见过“夹岸晓烟杨柳绿”,怎么感叹“满城飞絮杨柳风”?
拜托你,见到什么都说给孩子听!虽然对你是司空见惯的,对孩子却是全新的!
作者:漠漠
Comments | NOTH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