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班如驾车,要“徐徐个”–一年级班主任的带班“九字诀”

带班如驾车,要“徐徐个”--一年级班主任的带班“九字诀”

磨合,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周

今年再带一年级,开学前的各种忐忑焦虑、各种担心顾忌,在开学后都被击得粉碎,因为匆忙起来,你已经没有什么精力去忐忑焦虑、担心顾忌。光是记住学生的名字,就已经让我大脑高速运转,无暇顾他。第一天记住三五个,第二天大概二十左右,到第三天,孩子们如果坐在座位上,基本能够叫出所有人的名字。但是一排队,还是会说:“那个红衣服的孩子,请看着老师!”孩子不满地嘟囔:“老师,我是朱××!”言下之意:老师你记性真不是一般的差,地球人都知道我是朱××,你却叫我“那个红衣服的孩子”?为了避免这种尴尬,我尽量让脑子再次飞快运转,看着孩子的脸,就幻想在他的额头写上他的名字……

新车子刚买来,先生说:“开始5000公里‘徐徐个’开”。磨合得好,以后省心,磨合得不好,以后就糟心。”啥叫“徐徐个”?就是悠着点,从容一点,淡定一点,就是不要大起大落,不要一脚油门一脚刹车。所以,这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周,不管与家长,还是与孩子,都要“徐徐个”来,免得以后糟心。怎么办呢?我认为,习惯养成重于知识传授。这一个星期,我反复在做三件事:念口诀、诵儿歌、练踏步。

1、各种规矩学不会?念口诀

念口诀是我们学校多年的优良传统,我们开玩笑说:“没有什么规矩是一句上口的口诀解决不了的。如果不行,那就两句。”

“铃声响,进教室,安静做好等老师。”是在课堂铃声响起之后念的,孩子们一边念一遍拍手走到座位上坐下,眼睛看老师,小手放放好。“站如松,坐如钟!”老师喊前半句,孩子们喊后半句,顺便就挺直了自己的小腰板。“放书包,要记牢。嘴巴要合好,尾巴要藏好!”念着这句口诀,把书包放进柜子里的时候,不知不觉就把常常的拉链拉上,背带绳子塞进里边了。

后来我发明了一个万能口诀:“哪个孩子……”,小朋友们就回答“这个孩子……”实在是一个超级好用的口诀。比如上课中途,我问“哪个孩子坐端正?”全班回答“这个孩子坐端正!”你会看到一个个做得端端正正的小娃娃。我问“哪个孩子看老师?”全班回答“这个孩子看老师!”你会看到一双双明亮闪烁的大眼睛。我再问“哪个孩子脚踩实?”全班回答“这个孩子脚踩实!”你会看到一双双小脚90垂直地面。

如果你愿意,你还可以挖个坑“哪个孩子最调皮?”他们会不假思索回答“这个孩子最调皮!”说完以后才发现上当了,于是哈哈大笑,也算是调节了气氛,放松了神经。而且,下次回答之前,他们会更有戒心,认真倾听仔细辨析,最后才会齐声回答!

排队时候你可以问“哪个孩子排得直?”认字的时候,你可以问:“哪个孩子会认字?”示范写生字的时候,你还可以问:“哪个孩子看屏幕?”他们总是那么整齐划一地配合你,感谢上帝,这样的问答在课堂上可以信手拈来,想要评价什么,你就问什么,实在是好用极了!

2、课中休息没事做?诵儿歌

学校规定老师7:30到校,孩子们呢?8:00以前都可以。所以孩子们总是来得稀稀拉拉,不组织吧,课堂里边松松垮垮,自由散漫,组织起来吧,劳心劳力,效果还不咋地。于是就教他们“跳儿歌”。怎么跳?以《上学歌》为例。

“太阳当空照”  两手比划成一个○,右上45度角,照着自己的脸庞。

“花儿对我笑”  两手托腮,笑颜如花。

“小鸟说,早早早”  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轻触,一张一合,便成鸟嘴。

“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?”   两手各搭肩膀,做背书包状。

……

简单的意象,简单的动作,孩子们一学就会,而且还促进了他们的理解。念“飞入水中都不见。”所有小朋友都自发地做撒花状,其乐融融;念“爱吃萝卜爱吃菜”,一个个都在啃玉米似的埋头苦吃,津津有味;还有“剪条鲤鱼摇尾巴。”所有孩子都摇着尾巴嘟着嘴,萌萌的感觉,又可爱又迷人。

这样的“演诵”,成了早间操,课间操,课中操。积累了语言,锻炼了身体,调动了气氛,放松了筋骨。如果班级里有个舞姿优美充满灵气的小姑娘,请她上来“领舞”,你只要轻轻松松看着就好!一个星期下来,已经演诵了十几首,以这样的速度下去,拼音学完,书上的儿歌大概也就背诵得差不多了。到时候再变“演诵”为“指诵”,对他们识字任务的落实,也是一个极大地帮助,一举多得。

3、集体意识没养成?练踏步

开学初,班主任对害怕的就是带队出去,因为你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。走着走着,有人没了——注意力不集中,他找不到大部队了。走着走着,断节了——魂儿不在,站在那里先想想人生想想未来。走着走着,有人哭了——有人想奶奶了,眼泪情不自禁掉下来了……最最痛苦的是,你根本不知道那个走丢了人叫什么,你问旁边的人,他们也是一脸茫然:“我旁边那个人?我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呢!”往往是我在前面,后边就乱了,我在后边,前边就晕了。怎样才能让他们明白,我们不是在漫步田头,悠闲散步,而是一个集体,一个活动,一个有组织有目的的行动?那就从练习踏步开始吧!

我站在讲台边,背对孩子们,抬起左手,拍拍我的左腿,温柔地说:“左腿,你好!”孩子们坐在位置上,也用左手摸摸左腿,说:“左腿,你好!”如此再三,孩子们莫名其妙却兴趣盎然。

“好,接下来,我们开始踏步,坐着踏。我一说预备开始,你们就把左脚踩下去!”

练习了几轮,多少有点意思了。排队,站起来练习。有抬错脚踏错步子的,就让他们再对左腿说:“你好,左腿!”

原地踏步练习好了,再让队伍走起来。这时候,他们的注意点不再是树上有一只蜘蛛,或者隔壁班窗户上贴了小猪佩奇,而是他的左腿是不是跟着步伐行进。掉队的人明显少了,断节的现象也有所好转了,只是突然哭着说想奶奶的人,还是会控制不住地想奶奶。

经过一个星期的适应,小家伙们好像有点知道规矩了,放水杯的时候能够看看前后左右的高度,再给自己的水杯找个合适的位置。离开座位的时候,也能够让“小凳子,进肚子”。周五下午,学校给了一个“适应性课程体验活动”,检测孩子们对学校地理环境的认识度,对规章制度的遵守度,对行为礼仪的知晓度。孩子们自信满满地举着活动单朝着我挥手,给我看那上面红红的“你真棒!” 我又想起那句话:“磨合得好,以后省心!”心有期待!

谨以此文,记录我和一(3)班孩子的磨合期。

作者:漠漠(发表于祖庆说公众号)

漠漠说

爸爸带我去嬉戏

2019-9-16 12:41:48

漠漠说

永不止步,才能抵达彼岸 一名资深班主任的带班经

2019-10-21 14:11:07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