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
-
1986年,初冬。 一轮冷月挂在天边,远山如黛,依稀可见轮廓。稻田里,一束束稻杆子被扎成一个个草人,静默无声立在田中间。溪水潺潺,有几处撞着石头,形成漩涡,便“咕噜咕噜”起来,像是在打鼾。几声虫鸣,显得村子十分静谧。 鸡还没叫,村子里几户人家亮了灯,又灭了。不一会儿,走出来一群人,沿着田埂,打着哈欠,揉着惺忪的眼睛,跟着溪流的方向,缓缓前行。人人都扛着一根棍子,竹制的,木制的,两头弯的,两头尖的,…
-
夏天的早晨,天老早就亮了,可时针却还是指着“6”。 起床、刷牙、洗脸、吃早饭…… 我到教室时,人还不多。领读的英语课代表还睡眼惺忪,却用“意志”支撑着沉重的眼皮。跟读的同学们也很卖力,一连串的单词像一节节的火车厢,串成一列长长的火车。 渐渐的,人越来越多,有的同学仰着脖子背书,却一时想不起下文,急得直翻白眼儿;有的勾着脑袋在桌板上拼写单词,一个指头在桌板上戳,其余手指都松开,像雨燕那样翻飞,煞是好…
-
早晨刚起床,就闻到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,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,嗯!是最熟悉的天台味! 原来是妈妈做了“hulata”。 那张面粉皮竟然是透明的了,透过薄薄的皮几乎可以看到你面的馅儿。轻轻一碰,那脆脆的皮发出“咔擦”一声,掉下一块来,连同这天台味一起唤醒了我的肚子,胃很满意地“咕噜--”一声,表示我准备好了,赶紧来吧! 我迫不及待地抓起“hulata”一角,放在嘴里嚼上几口,香味顿时就四溢开来,在牙缝里…
-
我们曾经笑谈改作业的各种奇遇,有一个非常经典:“我只要拿起他的作业本,我就知道他家昨天晚饭吃了什么。”是的,油渍、菜渍、米汤、面汤……这些都算是还好的。至于压扁了的米粒、或者是饼干屑,也是常有的“礼物”。有一次我甚至收到了压扁了的细长的方便面,像晒干了的蚯蚓的尸体,夹在作业本里,吓了我一大跳,把本子甩得远远的。 自从网课以后,我们的作业都是通过钉钉提交,倒是少了这些惊魂瞬间。在我觉得庆幸的时候,孩…
-
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,疫情影响着我们所有人的生活。我们的师德培训也从线下集中学习变为自学美国作家简.尼尔森所著的《正面管教》。很早就听说这本书很好,值得一看,趁着暑期,好好阅读,真是受益匪浅。 一、“赢了孩子”不等于“赢得孩子” 很多时候,大人们总是觉得自己很强大,在孩子面前,具有不可抗拒的威严,说一不二。说实话,这也是我之前的观点。当孩子们犯了错误的时候,我信心满满,觉得自己能够轻而易举地使他…
-
我收到最多的花是芳姑娘给的。多肉种类繁多,单片叶子的,发了芽的,都有。芙蓉、三叶梅、长寿花,绣球、月季、夜来香… 她不但送我花,还仔细叮嘱,五天浇一次水,或者是要通风不能暴晒,或者是别的什么要求。最后都会说“很好养的,绝对不会死!” 我还是蛮争气,基本都养活了,就是月季不行,阳光房里养不了它,各种虫害病灾不胜其烦。已经被除名。 有一句话颇有道理:能陪相伴走到最后的,只有几种而已,花,人,都是一样!…